导语: 近年来,PVC(聚氯乙烯)作为一种重要的塑料原材料,大范围的应用于建筑、汽车、家电等多个领域。然而,近期亚洲地区PVC合同价格持续下调,加之国内需求乏力,市场整体表现显得十分疲软。我们将对此进行深度分析,以揭示PVC市场目前的困境与未来的走势。
本周,亚洲地区PVC的四月份合同价格出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4月船期的预售报价与上月相比出现了20-40美元/吨不等的小幅下调。其中,中国台湾地区的主要报价为CIF印度,环比下调40美元/吨,整体报价为700美元/吨。这一现象显示出出口气氛的谨慎,反映了更广泛的市场信心不足。
PVC价格的持续走低,不仅影响了出口企业的盈利空间,还加重了国内市场的压力。价格下调原因是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包括上游的产能过剩与下游需求的持续疲软。
根据隆众资讯数据,虽然3月份PVC企业的常规检修较少,但新浦化学25万吨装置的投产及宁波镇洋、广西华谊等装置的检修陆续结束,使得整体产能利用率维持在80%以上的高位。当前,整体PVC产能利用率预计仍将继续提升,达到81.77%。
由于未出现新的检修企业,短期内供应高位的局面将得以维持。随着即将来临的春季检修计划,宜宾天原、天津渤化等企业可能会进行阶段性检修,届时或能略微减轻市场的供应压力。然而,用高库存背景下,短期内的供应博弈依旧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3月份国内PVC的下游开工率较2月份有所回升,但整体仍低于历史同期水平。有数据表明,软制品开工率提升至70.56%,而硬制品因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企业订单恢复缓慢,管材企业的开工率仅为46.56%。
尽管政策端给予了一定的支持,提振了短期内的市场信心,但实际的需求恢复仍需要一些时间的有效传导。下游企业在采购时维持谨慎态度,以逢低采购和刚需采购为主值,尤其对于高价货源的抵触情绪将对市场行情报价形成压力。
在全球PVC出口市场中,印度因BIS政策及反倾销税政策的影响,其进口PVC的需求大多分布在在刚需,而偏低的囤货需求使得进口量增长有限。此外,印度主要PVC生产企业的供应也在正常运行,进而影响了国内PVC的出口。同时,尽管美国对PVC加征一定的关税的政策直接冲击较小,然而台塑本周下调4月份的合同报价,再次增加了出口压力。
截至3月14日,PVC社会库存于样本统计中环比减少0.76%,至85.86万吨,同比减少0.88%。在华东与华南地区,仓库存储下降的幅度虽小,但去库速度依然显得缓慢。此外,仓单注销的压力仍对现货价格产生制约。
从成本方面看,电石因内蒙古限电原因将其价格稳定于2700元/吨,而乙烯价格的持续下探使得成本支撑变得微弱,烧碱价格呈震荡走势,在氯碱企业的综合利润收窄背景下,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对PVC价格的支持效果十分有限。
综合来看,当前PVC市场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供需矛盾的加剧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双重压力。尽管产业链内各环节存在一定的调控空间,但在宏观经济预期欠佳、上游产业支撑力度不足的情况下,PVC现货价格的重心依然偏下,华东PVC市场的电石法五型现货预计将在4800-4950元/吨区间波动。
总结与展望: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见得,全球PVC市场面临着供给不足与需求乏力的双重夹击,整体价格走低的趋势在短期内难以逆转。投资者与市场参与者们应保持警惕,关注市场动态变化,适时调整策略,以便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寻找到发展的机遇。同时,期待后续政策的进一步落地与市场回暖,助力PVC市场的稳步回升。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